全球六大洲19国专家参加Sci2U大会 探讨科学走近凡人的方法和政策

Estimated read time 0 views

10月15日至16日,2024年Sci2U年度大会在嘉兴大学召开,来自19个国家的30余位科学传播专家就凡人科学案例、方法学、政策层面进行探讨。本次大会以“凡人亦科学”为主题,号召普通公众携手科学家共同探索人类发展问题和解决方案,将科学融入日常生活,让经验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催生更优质动能。本次活动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科技厅指导,浙江省科普联合会、嘉兴大学主办,嘉兴市科技局、嘉兴市科协协办。

解密凡人科学梦

科学仅仅是科学家的“专利”吗?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科学传播员,并在科学探索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次大会的“凡人科学梦”环节,来自不同背景与职业的平凡人走上讲台,以他们的亲身经历讲述追寻科学之光的旅程,生动展现了如何让普通人参与到科学事业中的现实案例,这些故事不仅激励人心,更证明了科学探索之门向所有人敞开。

11岁,本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年纪,但李於言却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使在这个年龄,也同样可以成为科普传播的一分子。李於言通过科普昆虫知识获得了30万的粉丝关注,视频播放总量达到近3亿次,因其深入浅出的昆虫科普,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小法布尔”。在他的影响下,许多人改变了对昆虫的偏见,甚至有人因此爱上了昆虫,他也随之成为了年轻的“凡人科学家”。

“我一直对人工智能和艺术表演结合的可能性非常感兴趣。去年春节前夕,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利用现有的AI技术来举办一场与众不同的春晚呢?” “电子酒”担任首届人工智能春节联欢晚会的总导演,基于对人工智能与艺术表演结合的兴趣,利用现有技术举办了一场特色晚会。从构想到实现,仅用两个月时间,且几乎零成本,主要依赖开源软件和志愿者的无偿贡献,这一创新性提议迅速引起关注,人工智能春节联欢晚会正是“凡人科学梦”的完美体现。

来自开化县的一个山村的农民科学家姜永清,过去曾是一个伐木工。2004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森林生物多样性项目在当地保护区启动,熟悉山林的他加入了科研团队。从配合科学家进行植物调查、收集凋落物、安装红外相机,到在实验室里协助整理资料,将山民的传统经验提供给科学家。通过亲身参与科学研究,让姜永清体会到了普通农民也能在科学探索中找到乐趣和价值,并深刻理解到大自然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

作为一名生物工程领域的从业者,朱长俊怀揣着推动地方农业产业突破的科学梦想。尤其在菌菇市场方面,他正在积极推广棕色双孢菇的高效栽培技术,不仅丰富了产品种类,还解决了白色双孢菇采后易变色的问题,并减少了商家为保持色泽而使用化学保鲜剂的情况,成效显著。同时,他还利用微生物或酶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并借助生物工程技术开发新型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产品,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这一系列努力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赢得了专家和农户的认可,体现了“凡人亦科学”的精神。

探究科普方法学

“科学走近凡人”科普长桌环节中,国科大杭高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宇化、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秋等多位专家学者针对如何缩小公众与科学之间的鸿沟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方法。讨论中,专家们分享了如何通过实物展示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帮助公众更好的理解复杂的科学概念。

郑宇化教授展示了六维力传感器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这个小巧但功能强大的设备能够同时感知六个方向的力与力矩变化——包括三个轴向的力(X、Y、Z)以及三个旋转轴向的力矩(Pitch、Yaw、Roll),简而言之,它赋予机器人能够‘感知’外界的触觉,帮助它们更加精准地执行任务,相当于赋予机器人触觉。在机器人手臂中,它能帮助进行精密操作,比如在装配线上,它能感知施加的力量,保护精密零件不受损害。未来,它将在人机协作中发挥巨大作用。

沈秋主任则展示了“浙地山海百灵舆图”,在这幅舆图中,不仅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笔法描绘的浙江省大山大海,还能看到各地特色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每一个物种、每一片森林和海洋,都承载着无尽的生命故事,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它们的未来贡献力量。结合科学与艺术,呼吁公众关注生态保护。这些展示通过创新性的互动方式,进一步消除科学传播中的鸿沟,让科学知识更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马来亚大学的Nurulaini Abu Shamsi也展示了“生态心脏指数”,它是为社区水质监测开发的工具,简化了供公众使用的科学数据。由马来亚大学和京都大学开发,它跟踪六个关键的水质指标,如pH值和氧气水平。它通过心形图表可视化水质,每个形状代表不同的污染水平。生态心脏指数显示心脏形状的结果,表明清洁水意味着心脏充盈,污染意味着心脏破裂。这一工具非常适合通过公众参河流保护工作,以全新的方式体验水质监测的简单与可行性,这样的创新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普通公众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度。

共话各国新实践

本次大会还通过一场“凡人科学全球之鉴”科普圆桌论坛将全球视角带入公众视野。来自六大洲的科学家代表分享了各自国家和地区在推动“凡人科学”方面的成功经验。来自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Hans Peter peters分享了德国PUSH倡议,PUSH翻译为“公众对科学和人文的理解”,在PUSH倡议的启发下,德国相关组织推动公民参与科学研究,如创建“蚊子地图集”,3.7万名公民提交超20万样本,以此记录入侵蚊种。来自尼日利亚乌约大学的Herbert Batta分享了尼日利亚多部门通过公民参与推进健康、气候、环境的科学政策,如环境部、尼日利亚保护基金会等部门,动员公民清点水鸟、监测森林状态、记录空气质量、追踪水体健康、报告石油泄漏事件等。专家们的分享都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展现了全球范围内科学传播的多样性。

科学传播对于全球共同未来的塑造至关重要。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员Toss Gascoigne在主旨演讲,深度探讨了“凡人科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挑战。他认为,中国有深厚的知识与经验积淀,长久以来将这些经验应用于农业、环境、健康等问题,未来在面对如何根据本土特性和文化来增强公民科学意识时,机遇与挑战并存。他还表示,通过提升公众参与度,公民科学将有潜力成为促进环境治理和科学教育的强大工具。

专家们还参加了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科学考察,参访了南湖实验室、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观看了科学亲子剧表演,参加秒聚青科·科学餐会等边会活动,并在嘉兴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开展科学咖啡馆活动。

大会向公众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科学并不遥远,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科学的推动者。据悉,浙江省科普联合会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科学传播与公众参与,通过国际化合作,平台共建和资源共享,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